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澳门鱼行醉龙节传递“非遗”薪火情

2013年05月17日 19:44:51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新华网澳门5月17日电(记者蔺娟)澳门17日迎来传统节日佛诞节,当地鲜鱼行总会举行传统舞醉龙巡游,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参观。

    当天,澳门少年关志永大早就跟着父亲关伟铭以及鲜鱼行总会的街坊们到议事亭前地旁的三街会馆集合,为每年鱼行醉龙节的重头戏“醉龙醒狮大巡游”做准备。

    用父亲关伟铭的话说,关志永虽然未满15岁,但早已经“身经百战”。从四五岁起就跟着父亲舞醉龙,小小的他扛不起实木雕刻的龙,就用缩小版的木龙来舞。随着关志永从稚童长成少年,他也已连续十年参加醉龙巡游。白衫、黑裤,腰间和额头系上红带,手持栩栩如生的醉龙首,平时带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关志永立刻英气勃勃,加入百余人的醉龙巡游队伍,跟随着锣鼓点起舞,豪饮一大口,在舞动中喷出,酒香四溢。

    与大众所熟悉的多人舞动一条长龙的舞龙形式不同,澳门的醉龙只有龙首和龙尾两个部分,在首尾配合默契的同时,表演者可以更加自由发挥,还有舞者手持酒坛或酒瓶,往舞龙的舞者口中灌酒,而后运用中气将酒喷射出来,一时间个个似醉非醉,脚下踉踉跄跄,手里却舞得有板有眼,正是所谓“形醉、意醉而人未醉”。

    一路从三街会馆前地舞到议事亭前地,鱼行醉龙节的开幕仪式在这里进行。每次舞醉龙前都必须祭拜神灵,延续了百余年的规矩至今未变,随后是醉龙上红(将红布条挂在龙角上)和点睛。醒狮醉龙齐舞,一醒一醉之间,皆是喜悦灵动。关志永如今算得上舞醉龙队伍里的“骨干”了,开幕“采青”表演中独他一个年轻人与十几位叔伯共舞。舞者用龙嘴夹起封住酒坛的生菜,而后便可抱坛豪饮、喷吐。现场观众难免遭殃,却是欢笑阵阵,醉龙舞出的是舞者酣畅,观者淋漓。

    鲜鱼行总会理事长关伟铭介绍,传说舞醉龙的习俗起初是为了驱除瘟疫,拜神辟邪。而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澳门“鱼行醉龙节”,作为澳门独有的一项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在2009年成功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伟铭是一个地道的卖鱼人,但同时也是“鱼行醉龙节”非遗文化的推广者。每天他除了经营自家在红街市的鱼档,更多时间则是投入到保护、传承和推广“鱼行醉龙节”工作之中。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对民俗节日关注不够,有的只是觉得好玩而已,非遗保护、传承和推广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用心。

    关志永从小对舞醉龙感兴趣,让父亲关伟铭感觉欣慰,更让他高兴的是,关志永不仅自己喜欢,还带动了身边的同学跟好友一起来舞醉龙。这两天,关志永就带着他在慈幼中学的五六个好友一起参加舞龙祈福。刚刚练习一个月的他们虽然尚且生涩,但是在老辈舞者的带领下,也颇得几分神韵。

    关志永的好友杨东晔今年刚上初一,他说自己开始只是觉得很好玩,舞醉龙的时候每个舞者都是那么投入,但真的接触才体会到那一份快乐。他的父母也非常支持他参与中国传统文化活动。

    因多年来为推广和传承“鱼行醉龙节”所做贡献,关伟铭2012年获得“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他说,祖辈们留给世人的遗产应永存于天地间,皆因都是不可再生的无形财富,有必要代代承传下去。

    关伟铭介绍说,“鱼行醉龙节”除了醉龙巡游外,还包括 “吃龙船头饭”、“派发龙船头长寿饭”等一系列节庆活动,深受民众欢迎。5月16日,佛诞节前夜,红街市卖鱼人、街坊围台进餐共吃“龙船头饭宴”,一边舞醉龙一边聊天欢宴,近三十桌两百余人热热闹闹,好似过年。5月17日,醉龙巡游后,鲜鱼行总会还在红街市、祐汉街市、水上街市、三街会馆前地派发“龙船头长寿饭”,传说龙船头饭寓意长命百岁、丁财两旺、老少平安,大批澳门民众早早等候,享受这份热闹也讨一份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