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八大民主党派

2014年01月04日 15:32:05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分享到: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主席:万鄂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截至2017年底,共有省级组织30个,地市级组织275个,党员131410人。民革历任主席为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屈武、朱学范、李沛瑶、何鲁丽、周铁农,现任主席为万鄂湘。

  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人士所创建。于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革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同战斗,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成员,参加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的工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革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要求,充分发挥民革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为加强海峡两岸沟通与交流,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了新的贡献。

  2017年12月,民革召开了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以中共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的成绩和经验,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通过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程(修正案)》。大会号召,民革全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及民革十三大精神,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不忘合作初心,筑梦伟大时代,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资料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网站 2018.4.9)

 

中国民主同盟

主席:丁仲礼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民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其时,由于“皖南事变”的发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遭到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危机四伏。国共两党以外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党和人士,迫切希望联合起来,为坚持团结民主抗日而斗争。于是,即以部分国民参政员于1939年11月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为基础,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参加者有: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民主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的成员及其他人士,公推黄炎培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旋黄炎培辞去主席职务,推举张澜任主席。1941年10月10日,在香港的民盟机关报《光明报》发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简称“十大纲领”)。1942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遂成为集合“三党三派”的政治党派。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最初的政治主张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等,并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宪政运动。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申请参加。同年10月,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1945年10月,民盟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政治报告》、《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民主同盟纲领》、《中国民主同盟组织规程》。会议产生了第一届中央委员会,推选张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会议明确提出了“和平、统一、团结、民主”的政治主张。

  1946年1月,民盟参加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政治协商会议和国共两党和谈过程中,民盟与中共代表团密切配合,力促和谈成功。与此同时,参加和支持学生民主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一批优秀的民盟盟员如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杨伯恺、于邦齐等在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中,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杀害。尤其是在反对国民党非法召开“国民大会”的斗争中,民盟与中共一致行动,拒绝出席,并先后将投靠国民党的青年党、民社党清除出民盟。

  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悍然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11月,民盟总部被迫解散。民盟地方组织和盟员转入地下斗争,民盟的海外组织积极开展活动,继续与国民党进行斗争。

  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临时总部,公开宣布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为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同年5月,民盟与各民主党派一起,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1949年3月,民盟总部由香港迁到北平。同年9月,民盟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民盟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为民盟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新中国人民政权工作和国家事务管理,推动盟员和盟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特别是在参加国家文教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56年2月,民盟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的口号。为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盟积极发挥作用,就知识分子问题和文化教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远见的意见和建议。1957年,由于“左”的错误,特别是“反右”扩大化,民盟受到严重挫折。

  “文革”期间,民盟各级组织被迫停止活动。粉碎“四人帮”以后,民盟逐步恢复组织活动。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民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坚持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贡献智慧和力量。1979年10月,民盟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把民盟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民盟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参与经济建设、文教建设和其他方面重大问题的协商和讨论;参加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履行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同时,进一步调动盟员和盟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组织和动员盟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面向社会、为“四化”建设服务的活动,同时民盟的组织也有了较大发展。1983年至2012年,民盟先后举行了的第五至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做了不懈的努力。在这期间,民盟中央提出了为经济建设“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号召。通过实践走出了一条开发民盟智力资源,参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订与实施的新路子,尤其是在参与教育改革和智力扶贫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民盟以爱国的情怀、踏实的作风、扎实的知识,团结广大爱国的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2012年民盟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5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民盟秉承“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围绕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持恒精准开展社会服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献计出力,为多党合作事业的不断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

  2017年12月举行的民盟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民主同盟章程》规定,中国民主同盟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努力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实现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民盟历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为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史良、胡愈之(代主席)、楚图南、费孝通、丁石孙、蒋树声、张宝文。现任主席丁仲礼。

  截至2018年12月,民盟共有成员30.9万余人,其中高教界占22.0%,基础教育界占29.0%,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界占5.9%,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界占17.3%。省级组织30个,市、县级组织412个。盟员中有1.9万余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1647人担任政府及司法部门县处级以上职务,还有一些盟员担任国家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国家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国家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教育部特约国家督学、国家税务总局特邀监察员、生态环境部国家环境特约监察员。民盟成员中,有许多人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享誉国际或获得国家表彰。(内容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2018.12.25)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主席:郝明金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民建在现阶段的政治纲领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民建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围绕“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变化,按照“两个阶段”战略安排,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开展社会服务,为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民建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坚持爱国主义、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坚持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坚持与经济界的紧密联系、努力发挥会的特色,坚持与时俱进、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提高会的素质等优良传统,探索出具有本会特色的参政党建设规律:政治纲领的与时俱进,引领会的前进方向;思想建设的与时俱进,保证会的健康发展;履职能力的与时俱进,巩固会的参政党地位。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庆成立,成员主要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人有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民建成立后,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1948年,民建响应中国共产党5月1日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派代表赴解放区参加筹备工作。1949年9月民建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民建确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参加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工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和发展经济,特别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积极配合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以来,民建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努力弘扬民主、团结、创新、奉献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在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认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有计划地就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很多重要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维护安定团结做了大量的工作。

  民建各级组织带领广大成员,在各类企业、教育和研究部门、政府和社会管理等各个工作岗位上积极贡献力量。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开展智力扶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职业教育、社会公益等方面的活动,成立了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使本会的扶贫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每年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风险投资论坛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已经成为本会的知名品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长期以来,民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民建中央还创办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经济界》杂志,开通了民建网站。

  民建积极开展联谊工作,加强同港澳各界特别是工商、教育等专业界人士的联系。加强与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界人士的联络与交往,促进两岸同胞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促进祖国统一。发展与外国有关政党、团体的友好往来和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协助政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港澳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民建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都建立了组织,截至2018年12月底,现有成员19.3万人,大多数为经济界和其他方面的代表性人士。其中,有4438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19869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2237人担任区、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还有1603人担任市级以上特邀、特约监察员、检察员职务。(数据来源:民建中央组织部《中国民主建国会组织概况》)

  民建第一、二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为黄炎培,第三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胡厥文,第五、六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孙起孟,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成思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陈昌智,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郝明金。(资料来源:中国民主建国会网站 2019.3.20)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主席:蔡达峰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传媒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民进创始人是抗日战争时期留居上海的部分文化教育出版界进步知识分子和工商界爱国人士,主要有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林汉达、徐伯昕、赵朴初、雷洁琼、郑振铎、柯灵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在抗战时期,他们与中国共产党人一起,坚持抗日救亡斗争。抗战胜利后,他们积极参加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于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一个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的政治组织,定名为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成立后,先后发表了《对于时局的宣言》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立即结束一党专制、还政于民,立即停止内战、保障人民自由权利等政治主张。为了扩大和平民主力量,民进联络和团结上海68个主要群众团体组织,组成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1946年6月23日,民进参与发起并组织在上海北火车站举行的十万群众反内战大会,民进领导人马叙伦、雷洁琼等参加赴南京请愿的和平代表团,在震惊全国的“下关事件”中,面对国民党暴徒的铁棍拳头,用鲜血写就对祖国和民族的耿耿衷心。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民进坚决拥护和响应,主要领导人先后由上海及香港转入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各项筹备工作。1949年9月,民进代表马叙伦、许广平、周建人、王绍鏊、雷洁琼等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民进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为纲领,制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宪法为准则,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民进中央带领全会加强政治学习,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民进领导人和一些会员担任了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的重要职务。

  改革开放以来,民进坚持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按照参政党的性质定位,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参加政治协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提倡尊师重教,维护人民教师的合法权益,在讲学办学、科技咨询、智力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社会服务工作,积极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献计出力,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世纪之交以来,创建民进的老同志先后退出领导岗位,新中国建立以后成长起来的代表人士逐渐走上领导岗位,领导任期制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加强。民进继承和弘扬“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坚持立会为公”的优良传统,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政治交接的时代内涵,持之以恒地将其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主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坚持“有思有行、集智聚力、顺势而为、开拓创新”的工作方针,着力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搭建工作平台,以求真务实精神,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和前瞻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一方面发挥界别优势,坚持以新作为巩固“老阵地”,在参与教育立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民办教育发展、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另一方面主动迎接挑战,坚持在顺势中开拓“新领域”,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在诸多新领域主动介入,围绕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经济转型、反腐倡廉、社会建设、国别研究、科技创新、区域发展、农村扶贫等方面深入开展调研,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以推动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为重心,对湖南省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项民主监督。坚持社会服务工作的政治性、公益性、组织性、实效性原则,发挥我会智力密集优势,团结社会力量,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涵,集中全会力量组织开展以科技示范等为主要内容的六项“西进”活动,以教育帮扶为重点的“同心·彩虹行动”,大力倡导“服务就在身边,人人可以参与”的微公益理念。发挥教育文化领域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台港澳文化交流活动和海外联谊工作。

  2017年12月,民进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听取并审议了民进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和《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大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民进要立足新时代新方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要求,不忘合作初心,牢记历史使命,找准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的着力点,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充分发挥民进界别特色优势,围绕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课题,广泛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作出新贡献,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基本职能,推进自身建设和履职能力迈上新台阶。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大会号召,民进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民进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带领下,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无愧于时代,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团结奋斗!

  截至2018年底,中国民主促进会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有市县级组织329个,基层委员会308个,总支450个,支部8004个,小组108个,会员17万余人,平均年龄51.7岁。全会成员中有各级人大代表2847人,各级政协委员13716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58人,全国政协委员81人;在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979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机关刊物是《民主》杂志。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历任主席:马叙伦、周建人、叶圣陶、雷洁琼、许嘉璐、严隽琪。现任主席:蔡达峰。(资料来源:中国民主促进会网站 2019.1.13)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主席:陈竺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于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成立,是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由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农工党历任主席(领导人)为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季方、周谷城、卢嘉锡、蒋正华、桑国卫,现任主席陈竺。

  农工党在除台湾、香港、澳门、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截至2017年6月底,党员总数17.3万人。农工党中央机关刊物为《前进论坛》。(资料来源:中国农工民主党网站 2018.1.22)

 

中国致公党

主席:万钢

  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为主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中国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长期以来,中国致公党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而奋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祖国的抗日斗争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47年5月,中国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从此走上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共同奋斗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致公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本准则,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长期以来,致公党作为参政党,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致公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以及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积极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为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作出贡献。中国致公党充分发挥与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对外联谊工作,广交朋友,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引进工作,开展对外友好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以及海外侨胞的正当权益,积极向政府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合理要求。中国致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热爱祖国,致力为公,团结奋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良传统。

  进入新时代,中国致公党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参政履职,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高质量政策建议;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扎实做好定点帮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秉承“致力为公、侨海报国”宗旨,充分发挥侨海特色和优势,团结全体党员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归国留学人员及海外侨胞,动员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致公党成立至今,已召开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陈其尤、黄鼎臣、董寅初、罗豪才。现任主席万钢,常务副主席蒋作君,副主席曹小红(女)、李卓彬、闫小培(女)、曹鸿鸣、甘霖(女)、张恩迪、吕彩霞(女)。

  目前,致公党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江苏、浙江、辽宁、湖南、安徽、山东、海南、贵州、湖北、陕西、河南、江西等省、市有组织。(资料来源:中国致公党网站 2019.4.18)

 

九三学社

主席:武维华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九三学社与五四运动有着深厚渊源。本社创始人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或深受五四运动影响。抗日战争后期,一批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学者继承并发扬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中国共产党支持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在重庆发起民主科学座谈会,自然科学座谈会的学者也陆续加入。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3日,民主科学座谈会召开扩大会议,并更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5月4日,改建为九三学社。

  民主革命时期,本社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反对内战和独裁,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斗争。随后,本社公开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本社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政协章程总纲为政治纲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组织社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走上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发展科学技术、高等教育和医药卫生等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本社进一步明确了性质、地位和作用,协助中国共产党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围绕“参政党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和怎样发挥作用”这一重大课题,以理念和机制创新推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显著成绩。近年来,本社就非典防治、加大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力度、提高国企退休科技人员待遇、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改进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发挥市场对科技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举办各种论坛和研讨活动,就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粮食安全、传统文化、生态富民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努力开拓参政议政新领域;加强同地方政府合作,着力打造“九地合作”品牌,实现从单一支边扶贫到全方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转变;围绕扶贫济困开展社会服务,为困难群众办好事做实事;鼓励社员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截至2019年6月30日,我社市级地方组织281个,县级地方组织29个,基层组织7125个,社员总数为183710人,平均年龄54.3岁。社员中,高、中级职称165996人,占比90.36%;科学技术、高等教育、医药卫生界等主体界别140027人,占比76.22%;女社员76199人,占比41.48%;45岁以下青年社员57331人,占比31.21%;离退休社员52563人,占比28.61%。程开甲先生荣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樊春海、李景虹、马兰、钱前、宋尔卫、于贵瑞、崔铁军等7名社员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俊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旭村等42名社员主持或参与完成的40个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

  九三学社中央历任主席为许德珩、周培源、吴阶平、韩启德,现任主席武维华。九三学社中央主办的刊物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主与科学》和在社内发行的《九三中央社讯》,下属单位学苑出版社,开通有九三学社中央网站(www.93.gov.cn)和九三学社微信公众号“九三学社之声”。(资料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网站 2020.03.20)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主席:苏辉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是由台湾省人士组成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台盟于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台盟成立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支持台湾人民的反帝爱国民主斗争;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 “五一口号”,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台盟参加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的工作,推动盟员和所联系的台湾同胞,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台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承和发扬台湾人民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团结广大盟员和所联系的台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中共中央确定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台盟历届主席为谢雪红(女)、蔡啸、苏子蘅、蔡子民、张克辉、林文漪(女)。现任主席苏辉(女),常务副主席李钺锋,副主席杨健、张泽熙、连介德、吴国华(女)、郑建闽。1987年至1992年,台盟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实行主席团制,主席团执行主席林盛中(1987-1988年)、蔡子民(1988-1992年)。

  目前,台盟在19个省、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3000多人。(资料来源: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网站 201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