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澳门是个好地方,‘一国两制’用好了能出大成果”——访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

2014年12月11日 13:33:52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近来非常忙碌,主持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揭牌仪式,主办“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会议”,成立澳门环境研究院,发布澳门经济民生五大指数……“澳门是个好地方。”谈起这些开创性工作,刘良提高嗓音,兴奋溢于言表,“澳门回归后,‘一国两制’是大优势,用得好,能做出大影响、大成果。”

  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是刘良也是澳门科大引以自豪的两个科研项目,前者是国家在教育机构中唯一的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后者是作为中国科学院首个在境外设立的伙伴重点实验室,开创了内地和港澳科学家在深空探测科技领域中紧密合作的先河,令澳科大“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国家探月工程乃至未来的深空探测工程科学数据在深化应用上的研究”。

  在位于氹仔的澳科大校长办公室里,刘良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今年57岁的刘良是三年前受聘澳科大的。此前,他在40岁时出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2000年作为香港“输入内地优秀人才计划”首批人才前往香港浸会大学工作,创立中医药学院,成为该院奠基院长。2011年,刘良到澳科大工作,2013年1月起,接任校长,同时兼任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良认为,回归15年来,澳门在科技、文化、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做了比过去一百年还要多的事”。其中,在教育、科技领域的变化,是“澳门回归以来取得成就的重要代表”。

  这些成就包括:澳门社群的整体素质与回归前相比有明显提高,知识水平不断优化、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形成了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并以此为龙头,带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整个教育体系的大发展;有了更多的科研平台,虽然与内地、海外相比体量不大,但重质重量。“这为澳门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澳门1999年底回归祖国,澳科大翌年建校,是一个伴随着澳门特区一起成长的、仅有14年历史的大学,和特区一样,生机勃勃、活力充沛。目前,他是澳门在校学生最多的大学,人数超过1万名。

  刘良介绍说,澳科大虽然年轻,但在国家和特区政府的支持下,与时俱进、迅速发展成为澳门办学规模最大的应用型综合大学,是两岸四地最年轻的百强大学。

  特别是2011年,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澳科大,为学校赢得了极高的学术美誉。经过三年建设,实验室已进入学术发展期,实验室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仅近一年就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94篇;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在海外获得了25项创新专利授权。目前,世界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常设机构秘书处等设在了澳科大。

  2013年,刘良率领的实验室研究团队与其他单位合作,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港澳地区学者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首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刘良说:“这对年轻的澳科大以及所有年轻的澳门科技工作者是个激励。”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为了改变经济过于倚重博彩业的状况,提出了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目标,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发展澳门中医药产业。刘良对此表示赞成,认为澳门具有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基础,尤其是澳门与广东在横琴合作建立中医药产业园极具发展潜力。

  他表示,澳科大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今后将以中药质量和创新药物研究为两大学术发展方向,围绕理论、技术、方法、标准和药物,大力开展多学科结合的创新性研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加强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多家内地高校以及国外医院、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临床和技术结合研究合作,创新合作平台和技术。

  在内地与港澳都工作、创业过的刘良对“一国两制”的优越性体会尤深。他由衷地感叹说“澳门是个好地方”,“可以安安静静地做事做人。澳门对内,背靠祖国内地,又有中华文化的沉淀;对外,是中西交融之地,也是交流平台,可以在多元文化的集成中,激发创造的想象力、潜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用好‘一国两制’大政策”。

  刘良从16岁开始当“赤脚医生”,本来想学西医的他阴差阳错地考上了中医专业,从此与中医药结下不解之缘。工作后,无论是在广州还是在香港、澳门,他依然坚持每周出诊,他笑说“一般是澳门人到香港治病,但我来澳门后,带来了许多找我的香港病人”。谈到医生、校长、科研工作者三者之于他的关系时,刘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医生是职业,校长是责任,研究是兴趣。”(赵卫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