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首间具现代大学意义学院
圣保禄学院又称为“天主圣母学院”,是天主教耶稣会在1594年在澳门创立的一间高等学院,也是东亚地区第一所具有现代大学意义的高等学院。曾在圣保禄学院攻读毕业而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约二百人,像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卫匡国、郎世宁等都是圣保禄学院毕业生。
圣保禄学院建筑群从1594年开始兴建,早期建筑较为简单,主要是用竹、木和茅草搭建而成非常简陋的房子。1595年、1601年两次遭遇火灾,早期建筑基本损毁。1602年开始第三次重修,现大三巴牌坊左侧还可看到当时的奠基石。据相关文献记载,教堂复建历时良久,直至1637年至1640年间才完工。圣保禄学院在建造过程中,不仅建成教堂、学院,以及住宅区等附属设施,为保证学院的封闭性及防御外部威胁,在1606年前后还建造围墙。1762年7月,因葡萄牙王室全面驱逐耶稣会士,圣保禄学院被迫关闭,所有的不动产交给了市政厅。1835年1月26日,一场大火彻底吞噬圣保禄学院和教堂,仅剩教堂前壁及学院区部分建筑。
1835年火灾前的大三巴教堂
大三巴牌坊
圣保禄学院遗址位于澳门半岛中部制高点——炮台山西北山麓,现有遗迹主要由圣保禄教堂、教学区南翼建筑及大炮台三处遗迹构成,其中圣保禄教堂(又称“天主之母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样式的结合特色,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目前尚存的教堂前壁(俗称“大三巴牌坊”)被视为澳门标志之一,也是“澳门历史城区”的重要建筑之一。从1594年创建至1762年关闭,圣保禄学院为包括日本、韩国、内地等东亚地区培养了大批传教士,推动了东亚地区现代教育的发展。从圣保禄学院毕业的耶稣会士,翻译、注释中国儒家经籍,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到欧洲各国广为传播,使欧洲国家掀起研究汉学的热潮,同时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文化也经耶稣会士传到中国,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