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未受波及地区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澳门都未受到波及,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第一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位于欧洲地区,中国本土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但作为法西斯轴心国之一的日本未敢染指澳门。
澳葡政府奉行中立
中立是葡萄牙在澳门所奉行的一贯立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我国东三省。面对中日开战局势,葡萄牙外长费尔南多·阿乌古斯托·布朗克(Fernando Augusto Branco)根据海牙第十三号公约,于1932年3月5日在日内瓦国联总部发表正式声明,宣称“葡萄牙是中日世代的朋友”,表达了葡萄牙对中日冲突所持有的中立立场。因此,葡萄牙从1932年起,便取得中立国的法律地位。换言之,从那时起,在葡萄牙的殖民管治下,澳门也在国际法的层面取得了不受占领的法律保障。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及亚太战争的局势下,澳葡当局再次采用历史上惯用的中立立场,以确保澳门的生存。
此外,还有一种“驱逐巴西日侨说”作出解释。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派远征队在巴西建立殖民地。巴西地广人稀,一直苦于无人开发。葡萄牙人曾向清朝表达欢迎意愿,希望中国人移民巴西,一起开发这个南美洲面积第一大的国家。清朝执政者予以拒绝。看到中国对此很不热情,巴西只好转而与地狭人多的日本商量,日本人喜出望外,陆续大量地向巴西输出劳动力。及至二战开始,已有三百多万日本人移民到巴西。二战中日本大肆侵略,除大规模侵华外,还将魔爪伸向东南亚和周边地区以及太平洋诸岛屿。葡萄牙担心日本也会侵略澳门,于是让巴西给日本发照会称:“如果日本人以武力入侵澳门,巴西就把所有日侨撵回本国。”若三百万人一起被赶回日本,不仅会造成很大混乱,还会衍生很多麻烦。投鼠忌器的日本人屈于巴西的施压,在二战中从始至终都没敢对澳门下手。
支援祖国投入抗战
1937年,澳门各界救灾会出发沿门劝捐。
抗战时期,澳门成为内地难民避居之所。其中在1938年和1941年,澳门出现过两次难民高潮,当时在香港的葡、英、美等国人士,以及原本在广州沦陷时逃到香港的难民、广东和东南沿岸的居民等争相涌入澳门。虽然澳门未被战火波及,但仍与祖国休戚与共,众多的澳门人投入抗战救亡的运动之中,以不同方式支援祖国,书写了澳门没有烽烟的抗战多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