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大屋
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盛世危言》创作地
郑家大屋是中国近代名人郑观应的家族故居。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其在郑家大屋编纂而成的著作《盛世危言》,对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都有所影响。2005年,郑家大屋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惊世之作影响深远
郑观应1842年生于广东中山,17岁离开家乡赴上海当商务学徒。曾亲眼看过同胞受苦受难的他,开始在当时颇有影响力的《申报》上发表评论文章。从第一篇《澳门猪仔论》到第七篇《澳门窝匪论》,内容全部取材于澳门当年的社会时事。在上海经商的郑观应,始终关注着时政。1886年,他回到澳门潜心写作,于1894年完成惊世之作——《盛世危言》。该书针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改革发展,首次提出“立宪”“议会”“商战”“领事”“专利”“水利”“自由贸易港”“赛会”以及“中西医结合”等论述和方案,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对当下中国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启示意义。

郑家大屋院内
中西交融建筑瑰宝
郑家大屋由郑观应父亲郑文瑞始建,据挂设于余庆堂大厅的木牌匾楹联所示,其建造年份应在1869年之前,其后郑氏兄弟陆续扩建。现存郑家大屋只是全盛时的一部分,现占地近4000平方米,大小房间有60多间,是澳门少见的家族式建筑群,也是澳门最大的私人住宅。郑家大屋由多座不同风格建筑及开放空间组成,既有鲜明传统广东民宅特点,亦随处流溢西方建筑特色,充分体现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征。
郑家大屋位于澳门半岛妈阁街侧,建筑沿妈阁街方向纵深达120多米,顺序布置大门建筑、仆人房区建筑及主门楼后的两座并列的合院式建筑,整体建筑以青砖为主要建筑材料。主入口位于东北方向的龙头左巷,为一两层高的宅门建筑,长13米、深7.9米。它与主建筑群分离,宅门入口墙身自檐口向内凹,上层开有窗户、下层为入口大门,檐壁上饰以传统中式壁画,包括寓意成功的“鲤跃龙门”,以及象征财富的“花开富贵”等。门廊内墙上设有神龛,天花则是西式泥塑图案装饰。

郑家大屋内部
主房区由两座四合院式建筑组成,均作两进深三开间式,其间以水巷分隔,外墙檐壁均有泥塑浮雕装饰,墙基则由花岗石砌筑。大厅余庆堂位于第一栋主屋,挂有楹联和郑家家训,以及用日月贝装饰的木窗框,日月贝被打磨成六角形,寓意长寿。建筑主要以中国形制构建,亦处处体现中西结合的特色,中式建筑手法主要体现于屋顶、梁架结构、建筑材料、檐口、墙体之彩绘及泥塑浅浮雕、内院中多样的窗户,以及主入口自檐口向内凹的处理手法,还有趟栊门等;西式或受外国影响的手法则印证于一些室内天花的处理、门楣窗楣的式样、檐口线,以及外墙抹灰等。
以地易地修复重开
20世纪中叶起,郑家后人陆续迁出大屋,大屋许多空间被出租,一度出现“七十二家房客”的景象,历经半个世纪的失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1年用“以地易地”的方式,接收郑家大屋的业权,2002年开始对郑家大屋按部就班进行严谨的修复工程,历经八年,昔日面貌始基本得以恢复。2009年郑家大屋完成整体修葺工程,2010年面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