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名片集萃|国际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科学探测卫星-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澳门名片集萃|国际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科学探测卫星

发布时间: 2025-10-16 来源: 澳门日报

“澳门科学一号”

国际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科学探测卫星

  “澳门科学一号”是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也是国际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国际首个监测南大西洋异常区域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

“澳门科学一号”于2023年成功发射

  科大师生参与研制

  “澳门科学一号”于2023年5月2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参与卫星研制的澳门科技大学18名师生代表给习近平主席写信,汇报卫星成功发射的喜讯和参与卫星研制工作的感受。5月23日,习近平主席给参与“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研制的师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2024年12月1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澳门科技大学,走进澳科卫星科学与应用数据中心,通过电子屏幕观看卫星实时运行情况,了解项目的科研进展和应用前景,同在场的研究人员和学生代表亲切交流。

  “澳门科学一号”项目由国家航天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开展,探测数据双方共享,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它采用“A星+B星”联合观测模式,A星搭载高精度磁场观测载荷、能量电子谱仪、激光反射器等载荷,重点开展高精度地球磁场测量任务;B星搭载中能粒子探测器、太阳X射线探测器、激光反射器等载荷,重点开展太阳X射线和地球内辐射带能量粒子探测任务。A星和B星联合对南大西洋异常区高能粒子的时空分布结构开展观测。

  已绕地球飞八千圈

  自2023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澳门科学一号”持续开展空间环境探测,截至2024年12月,已绕地球飞行超过8000圈,收集了大量高精度科学数据,面向中国乃至世界提供最高精度地球磁场时空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其科学团队发布了中国首个WM3(澳门世界地球磁场模型)实时四维地球磁场系列模型1.0版,建立世界首个地球外核流场三维结构和中国首个全球海洋运动磁场结构。“澳门科学一号”也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2023年10月,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在英国伦敦举办了“澳门科学一号”卫星国际专题研讨会,这是首次由欧洲重要科研机构专门为中国的科学卫星举办的国际专题研讨会,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参加了研讨会,高度肯定“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数据的质量和成果。

  为全球研究作贡献

  作为我国地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澳门科学一号”的投入使用,将大幅提高澳门科技创新水平和我国空间磁场探测技术水平,也吸引了国际科学界的关注,有助提升我国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的高精度地球磁场测量数据代表了目前全球地磁场测量的最高水平,被多国科学家用于多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为全球地球科学研究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