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激情飞扬 新时代活力迸发-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湾区激情飞扬 新时代活力迸发

发布时间: 2025-11-07 来源: 人民日报

  风拂南粤、潮涌湾区,以“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为主题口号的十五运会将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这一全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超过9000名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参赛人员跨境往来,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体育事业映照大湾区发展成就。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动体育精英化、盛事化、专业化、产业化和普及化发展,2024年体育总预算达79亿港元,较10年前翻了一番,其中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占比超过30%,今年启德体育园启用后,预计每年接待数百万人次;澳门特区政府全力建设“体育之城”,体育经费从1999年的1660万澳门元增至2024年的1.03亿澳门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1999年的不足0.3平方米增至2024年的1.53平方米,建成覆盖全城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广东省大力推广中小学运动普及和全民健身活动,截至2024年底,共建有体育场地35.3万个,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粤港澳体育健儿在赛场上的风采同样令人振奋。在杭州亚运会和巴黎奥运会上,中国香港代表团分别斩获8金16银29铜和2金2铜,均创历史最佳成绩,自行车、击剑、游泳等项目跻身世界前列,向世界展现出中国香港的良好形象;澳门运动员在武术、龙舟等传统项目中屡创佳绩,从2010年广州亚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到2023年杭州亚运会1金3银2铜的荣耀时刻,有力激发了澳门同胞爱国爱澳热情;广东运动员在“十四五”时期累计已获得148项次世界冠军、73项次亚洲冠军和620项次全国冠军,体育强省优势突出。

  ——体育赛事助推大湾区制度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联合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10月14日,粤港澳三地联合公布新一批“湾区标准”,其中WQ1—230《民间龙舟竞赛组织管理规范》统一了竞赛规则、安全准入与应急流程,让散落各地的传统龙舟对接全运会标准,WQ1—252《大型活动志愿服务通用规范》对志愿者仪容、服务进行全方位、全场景规范,大湾区“软联通”提速推进。体育为媒、文化为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应运而生,标志着大湾区体育文化事业迈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将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独特作用和综合价值,为促进人文湾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三地联合办赛是大湾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集中体现。在十五运会组委会框架内,粤港澳创新构建“1+4”联络协调机制,确保规划同图、运行同轨、方案同步,“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等创新举措不断涌现,成为破壁融通的实践。三地秉持同一个办赛理念,港珠澳大桥231.8公里的公路自行车赛道上,运动员将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6次无间断通关,横跨深圳、香港的马拉松赛“人脸识别+手环定位”技术让奔跑更加流畅,佛山龙舟比赛首创粤港澳联合组队,“同心跃”的奖牌设计让三地民心贴得更近。广东省用好“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及240小时过境免签等便利措施,加之最近“粤车南下”新鲜出炉,方便观众跟着赛事去旅游。粤港澳体育赛场上“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跨境协同新探索,为区域融合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体育精神凝聚中国奋进力量。1957年11月,年仅20岁的容国团怀着一颗为国奋斗的赤子之心从香港到内地。“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怒吼,伴随他赢得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同时也激励广大中国青年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在赛场内外谱写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赞歌。进入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开新局、谱新篇,中华体育精神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香港、澳门始终与祖国共享体育荣光,中国香港队击剑运动员江旻憓、张家朗登上巴黎奥运会领奖台,赛场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起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那一刻,许多香港同胞热泪盈眶,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这种精神与时代心声同频共振,传递给十五运会。在群众比赛的赛场上,我们看到53岁的中国女足前队员范运杰重返赛场,我们见证平日挥舞马鞭的牧民布仁吉日嘎拉勇夺冠军;在帆船赛场上,我们祝贺中国香港帆船运动员贝俊龙乘风破浪,获得男子爱尔卡7级金牌;在“同心同行,深港共骑”活动中,我们感受“以骑游为纽带,重温东江水滋养深港的历史”;在全民健身热潮中,我们跟随《行走十五运》赛区文体旅城市地图打卡,不仅欣赏“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画卷,更传递体育的激情与活力。在这场体育盛会中,每个追梦人都能找到奋斗的坐标。

  盛会将启,未来可期。我们坚信,本届全运会必将激励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书写新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