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在内地更有钱赚
本报记者 李永宁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新一轮的改革,香港各界在关注改革蓝图的同时,也都在积极探讨香港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
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刘乃强表示,三中全会确立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对香港有积极影响。他预计,随着内地市场化程度加深,两地融合将进入新的局面;同时港商也将获益,因为内地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越来越接近港商的习惯,而习惯了市场经济下经营方式的港商在内地将发挥得更加出色。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也认为,香港将在国家新一轮的经济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两地合作将提升到更高层次。
曾俊华表示,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市场化方针,包括促进公平竞争、清除市场壁垒、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等,都显示国家未来发展是要建设一个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而这些改革方针将令内地与香港的市场经济更为靠近。
他预计,两地经济融合未来将提升到更高层次。在此过程中,香港将继续发挥所长,在制度上协助国家加速和完善改革步伐,同时也会发现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谈到具体的合作机遇,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新一轮改革过程中,香港的几大优势产业,包括金融、专业服务、物流业及社会管理等,都可对国家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为香港引入新的动力,让香港经济发展得更好更快。
梁振英认为,金融改革在国家连串改革中的地位非常关键,但牵扯的面比较广,还有金融安全的问题。而香港作为国家最开放,也是最有规范、最有规模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国家金融体系下一步的改革和开放中,我们可以发挥十分好的作用。”
除了金融业,梁振英还表示,香港的专业服务、物流业和社会管理,都可以对内地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梁振英强调,香港要凭借自身优势,把握改革机遇,发展多元产业,满足香港人创业、投资、经营和就业方面的需要。
三中全会决定扩大内地对香港的开放合作,刘乃强认为,香港企业在内地的舞台将更加广阔。
刘乃强补充说,内地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完善市场体系,国际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也增强了对外开放的需求,香港企业在内地的发展将更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
同时,市场的规范也改善了港商在内地的营商环境。
香港岭南大学经济学教授何泺生表示,三中全会强调“建设法治中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法治的逐渐健全将为港商创造更公平、平等的营商环境,港商在内地投资的信心将有所提高。“大家觉得投资经营有保障,发展自然会更加理想。”
澳门将从深化改革中获益
本报电 澳门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郝志东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关注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如何落实,对此充满期待。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郝志东教授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全面就是说,不光是经济,肯定是要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些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一个社会怎么可能某一个方面比如经济搞得很活跃,其他方面就不管了,不管的话社会就要失范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郝志东教授认为这有助于全面改革一步一步向前走。三中全会公报还指出,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郝志东教授认为,《决定》将有助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具体落实,他对此充满期待。“下一步就是用什么方式来落实,我们拭目以待。”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这些也是澳门社会和民众普遍关注的。郝志东教授表示,真正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负起责任来,把政府监督好很重要,希望在这方面下些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