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8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当今国际市场上,商品包装上标注原产地的“德国制造”一般是质量可靠的代名词,而大众汽车尾气排放丑闻将“德国制造”推上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
“德国制造”还能赢吗?新华国际客户端驻德国记者为读者讲述不为人知的历史,剖析未来。
“德国制造”还能信吗?
“德国制造”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优质的代名词。1887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商品必须标注“德国制造”字样,以此将价廉质劣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这也被视为是“德国制造”的起源。
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知耻而后勇的“德国制造”早已脱胎换骨,西门子、奔驰、宝马、拜耳、汉高、阿迪达斯等品牌早已成为享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代名词。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德国馆,“德国制造”也是主线概念之一。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然而,大众近期曝出“排放门”,让“德国制造”蒙羞。德国股票指数DAX成分股中的三分之二是制造业企业,凸显制造业在德国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自大众排放丑闻被曝光的9月18日至10月2日,DAX指数下跌超过3.6%,其中大众市值缩水超过40%,戴姆勒和宝马的股票也分别下跌10.7%和8.8%。
不过,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德国质量协会等机构均认为,大众丑闻是个别行为,不代表德国汽车业,更不代表“德国制造”。德国质量协会执行董事赫伯特·施瑙贝尔说,德国制造业的基础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少数大型企业并不能完全代表“德国制造”,大众也只是大型企业中的个例。德国质量协会地区业务负责人佐默霍夫说,研究发现德国许多传统的小型家族企业“在道德操守方面往往与大企业不同,它们用家族的名字捍卫信誉,更注重诚信文化的传承。”
2015年5月,德国手工制造设计艺术展在上海举行。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尽管这些为“德国制造”正名的理由具有一定说服力,但对广大消费者而言,很难将大众与“德国制造”割裂开。
消费者的品牌惯性和路径依赖或许能为大众和“德国制造”修复形象争取一些时间。在日前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有大众车主对记者说:“未来如果问题得到解决,我还会相信大众。”
“德国制造”还能好吗?
眼下对于大众公司而言,公开透明地接受调查,及时对外公布真相并接受处罚是必须做的。
施瑙贝尔说,要捍卫“德国制造”的形象,就必须把大众丑闻的真相说出来,谴责错误行为的同时,还要积极支持那些行为端正的企业。
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马蒂亚斯·米勒6日在集团员工大会上承认,排放丑闻主要是一场信任危机。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重新赢回客户、合作伙伴、投资者及所有公众的信任。米勒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也说,大众有计划在明年1月底之前开始在全球召回涉及“排放门”的柴油车,估计可能多打1100万辆,部分需要重装软件,也有的可能需要改装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