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孙中山与澳门土生葡人的革命情谊

2016年11月10日 14:48:50 来源: 中新社
分享到:

  “澳门虽然很小,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其增添了厚度。孙中山等知名历史人物都曾以此为基地,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在澳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图片展”上,记者偶遇澳门历史学会理事长陈树荣。

  陈树荣先生是位“老报人”,曾担任《澳门日报》副总编辑16年,退休后沉醉于澳门的历史文化研究,著有《孙中山与澳门纪事》《孙中山亲属与澳门》等专著。

  陈树荣向记者讲述了孙中山与澳门土生葡人一段“生死之交”的革命情谊。

  澳门是孙中山走向世界的第一站

  孙中山的父亲年轻时在澳门的板樟堂街当过鞋匠,孙中山自小常随父母往来澳门与家乡之间。1878年,孙中山12岁,第一次离开故土,随母亲到美国檀香山,就是经澳门出国的;1883年,孙中山17岁,再次往香港读书,也是经澳门而去;孙中山在香港学医的5年间,澳门成了返乡的通道和落脚点。

  陈树荣说:“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思想受郑观应的思想影响不少。其时郑观应居住在澳门,孙中山经常前往讨教。1892年,郑观应编成《盛世危言》,孙中山写的《农功》一文,经郑观应润饰后收入书中。”

  到澳门行医,是孙中山走向社会及革命生涯的开始。1892年9月,26岁的孙中山来到澳门镜湖医院,成为首位华人西医。他一边行医,一边从事革命活动。

  孙中山赠飞南第纪念品至今仍存

  在澳门,孙中山不仅与澳门的华人有深厚友谊,还跟众多葡人成为密友。在《镜海丛报》的创办过程中,孙中山与澳门土生葡人飞南第结下了深厚友谊。

  陈树荣向记者介绍,飞南第是土生葡人,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飞南第在香港法院任翻译。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人相识后志趣相投,成为知己,常在一起议论时事。

  孙中山到澳门行医后,因医术高明,很快便声誉鹊起,求诊者络绎不绝,引起了葡萄牙籍同行的嫉妒,他们百般刁难孙中山。于是孙中山托飞南第帮办合法执照,可惜澳葡当局以其没有葡国文凭而拒绝,但孙中山与飞南第在交往中友谊渐深。

  1894年,孙中山被迫转往广州行医。离开澳门时,孙中山将“中西药房”的招牌、医疗器械和自己生活用具赠给飞南第作纪念。这些孙中山遗物,后来由飞南第的妹妹转送还给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当中的几件,至今还陈列在澳门“国父纪念馆”内。

  创办《镜海丛报》宣传革命救国主张

  孙中山在疗救患者疾苦的同时,深切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欲救国救人,非去除恶劣政府不可”。于是他决定创办报纸,宣传革命救国主张。

  孙中山的想法与飞南第不谋而合,于1893年7月18日创办了《镜海丛报》,这是澳门的第一家具民主倾向的中文报纸。

  陈树荣将记者领到澳门下环正街3至5号,这是飞南第的祖屋,在祖屋的隔壁是当年办《镜海丛报》的场所,可惜早已拆毁。

  《镜海丛报》创刊后,孙中山在报上撰稿针砭时政,宣传革命思想。《镜海丛报》也多次报道孙中山在澳门的行医及救人事迹,“大国手孙逸仙先生我华人而业西医者也,性情和厚、学识精明……”,飞南第对孙中山的倾力支持,可见一斑。

  飞南第与孙中山结下“生死之交”

  更难能可贵的,是飞南第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孙中山逃离澳门。

  据居澳葡人、历史学家高美士记述,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连夜潜到澳门。此时,清政府已对孙中山发出通缉令,飞南第不顾安危,挺身而出,掩护男扮女装的孙中山乘船前往香港,避过了清政府的搜捕而脱险,两人自此结下了“生死之交”。

  陈树荣介绍:“不但如此,飞南第还于广州起义失败的第10天,在《镜海丛报》全文‘特录’孙中山《农学会序》,并加上类似‘编者按’的评述,介绍和赞扬孙中山。事隔3天,又在葡文《镜海丛报》刊登关于孙中山的文章,以此表达对孙中山的支持。”

  其后,孙中山与飞南第的关系长期不断。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飞南第十分高兴,建议澳葡当局在市政厅升旗庆祝。1912年1月11日,飞南第用英文写了一封书信寄给孙中山,信中“衷心祝贺成功”,高度评价孙中山的丰功伟绩,鼓励孙中山继续完成“伟大的任务”。

  对于飞南第的真诚帮助,孙中山铭记在心。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拟聘请飞南第为顾问,飞南第以年事已高为由,婉言谢绝。

  1923年,飞南第病逝,终年60岁,葬于澳门西洋坟场。

  “直到今天,飞南第与孙中山的革命友谊仍广为传颂。如今澳门有条孙逸仙大马路和飞南第街,以纪念这两位历史名人,而且这两处相距很近。”陈树荣说。(中新社 龙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