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这份爱,翻越山川、直抵人心——港澳援助汶川地震灾区回顾

2018年05月12日 12:12:48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10年前,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大地震颤。

  10年来,不论是震后救援还是灾后援建,港澳台同胞的身影和援助一直与受灾地区的民众同在。他们用一笔笔捐款,一个个援建项目,一次次回访,诠释着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

  澳门的“小城大爱”

  有一个故事,澳门红十字会中央委员会主席黄如楷曾经讲过很多遍,至今读来依然让人感动。

  故事的主人公叫刘不凡,原来是黄如楷所在住宅区的保安员,后来辞职走了,再无音讯。2008年5月17日,黄如楷家的邮箱里收到一封用白纸折叠的信,打开一看,内夹500元(澳门元,下同)。信中只有简短的两行字:

  黄先生您好:我见到电视影(里)四川地震各同胞很凄谅(凉),很同情。我地亦要出一分力,就捐500元,小小心意,请代劳。

管理员刘不凡

  黄如楷说,信中原本没有标点,有错字。

  像这样的故事,澳门还有很多。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澳门红十字会在成都设立援建办事处,在四川省投入了6300万元人民币用于援建,先后在绵阳、德阳、阿坝、自贡和内江5个地市州,援建了7所学校、5所卫生院、27个卫生站以及7家集养老、卫生和文娱为一体的颐康中心,并帮扶1765户受灾户建房。

  香港援建记:8年投入100亿港元

  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卧龙小学的建筑遭受重创。当时的卧龙小学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四川省汶川县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藏、羌、汉族的120多名孩子。灾情发生后,孩子们的处境牵动着香港同胞的心。

  2009年,香港援建四川汶川卧龙镇中心小学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完成立项并开始施工。2011年,卧龙小学的孩子们在经历了临时窝棚、帐篷、板房、异地复课后,终于搬进了新学校。

  新建成的卧龙小学采用全框架结构,不仅能抗8级地震,还极大改变了震前教学设施设备极其简陋的状况。以前,每到冬天,学生们只能靠电炉取暖,好多人手脚都生了冻疮。现在,教室宽敞明亮,安装了地暖的教室在冬天依然春意融融。以前,上课只能靠三尺讲台、两只粉笔、一张嘴,现在,现代化电子白板及计算机室、美术室、音乐室、心理辅导室等,一应俱全。

  这只是香港援建汶川受灾地区的一个缩影。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距离汶川2200余公里的香港特区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拨款超过百亿元港币,亲赴灾区的义工近2000人次。

  2016年底,香港特区政府发表一份长达93页的援建工作完成报告,详细记录了香港支援2008年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的工作。根据报告,香港在8年多时间内,共投入超过100亿港元,援建了近200个四川灾后重建项目。这些项目分布于四川12个市(州),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就有23个援建项目,涵盖学校、医院、福利院、供电、交通等多个领域。其中,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基地“中华大熊猫苑”和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是川港双方都高度认可的亮点。(新华网 赵凤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