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遗澳门(之六) | 鱼行醉龙节:四月初八,四百年

2019年08月09日 18:53:29 来源: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
分享到:

  如果你在农历四月初八来到澳门,很可能会在街上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伙上身穿白色汗衫、下身着黑色灯笼裤、腰间系红色腰带、左手和头上缠红纱的男性穿街而过,他们手持木制龙首或龙尾,在锣鼓声中边行进边作醉酒状的舞姿,间或对空聚力喷酒,引得围观人们阵阵欢呼叫好……这便是澳门的舞醉龙了,澳门鱼行醉龙节——澳门鲜鱼行独有的民间传统节庆活动。

  文献记载中,舞醉龙的习俗距今已有逾400年的历史。明朝嘉庆《香山县志》(澳门曾隶属于香山县)中已有“转龙头”的记载:“四月初八,僧家浴佛,俗各,祭其祠神,曰转龙头。”到了清朝道光年间,这一描述更为清晰 :“四月八日浮屠浴佛,诸神庙雕饰木龙,细民金鼓旗帜,醉舞中衢,以逐疫,曰转龙。”醉龙舞作为一种祭祀仪式,寄托了民间对上苍神灵的感恩和报答之情。

  每到四月初八,澳门鲜鱼行全行会成员在澳门三街会馆举办舞醉龙醒狮活动。五种香料煎制而成的“五香水”淋沐龙身,由道士诵经作法,再经庄严而隆重的点睛开光仪式过后,舞醉龙队伍开始表演,并巡游澳门7个主要菜市。不同于传统舞龙,澳门的“醉龙”只有龙首和龙尾两部分,以坚实的柚木制成。

  舞姿亦有讲究,“醉”为最大特色。舞队中有人持龙珠引龙起舞,有人分持龙头与龙尾,另有人负责灌酒。“三分醉、七分舞”,微醺时的谐趣百出,配合着“腰”和“马”功夫,蛇形前进中,演出者口中喷薄而出的酒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格外有特色。

  “醉后提龙漫舞之,力疲亦有行行止。酒能壮神持啜瓯,神壮气力自可使”。舞者醉态可掬的舞姿和特别的技法让澳门的醉龙在我国的“群龙腾舞”中独树一帜。2011年,澳门鱼行醉龙节作为民间信俗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演变,鱼行醉龙节的意义已超出民间感恩、酬谢神灵的祭祀功能,更多的是鱼行对于故乡文化的坚守,传递出团结协助的精神。如今,为让街坊邻居都能感受节日气氛,每年节日期间还会有数万份龙船头饭在街头派发,延伸出团结群体、和谐共荣的积极意义。鱼行醉龙节已经成为澳门社会普遍认同和具有影响力的民俗节庆之一,成为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寄托。

  (本网综合,资料来源:澳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新华社、《澳门鱼行醉龙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