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今天,我们讲讲小城故事

2020年12月18日 20:28:20 来源: 综合媒体
分享到:

澳,本义是水边地

指江海边弯曲可停泊船只的地方

后引申为港湾

澳门便是以此为名

在古代,澳门是我国重要贸易港口

几百年来

也成了一方百姓的温馨家园

澳门大三巴牌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澳门地处我国南海之滨

即使在冬日,仍是温暖如春

此时正值澳门最宜游的季节

一街一巷,一步一景

东西文化共融,传统现代交织

不经意间遇到的澳门人

脸上挂着的笑容格外亲切

澳门恋爱巷(图片来源:东方IC)

21年前,游子回家

澳门成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热土

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印证着

这座小城

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再难再麻烦我们也愿意!”

苏娃婷战疫工作图。新华网发 杜巍巍摄

这是麻醉医生苏娃婷

土生土长的澳门“女儿”

同时也是个武汉“媳妇”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原本已在澳门度假的她

辗转千里回到武汉

投入抗疫一线

口罩、护目镜戴一天会过敏

就吃了过敏药继续戴

负责麻醉的手术持续十几个小时

就用几块巧克力防止低血糖晕倒

她说:

“武汉有我的亲人,

还有放不下的病人。”

2月初,澳门红十字会与归侨总会购买近百万个口罩驰援内地抗疫。(图片来源:中新网)

心手相连,与子同袍

正如澳门音乐人为抗疫作的歌曲所唱:

“我在濠江遥望那北方故乡,

心系她的近况,

是不是安然无恙”

自疫情开始至4月底

澳门社会各界向内地捐款捐物

累计超过6亿澳门元

 

为了让抗疫物资更早到达内地

澳门同胞陈少雄自驾跨境运送

听闻湖南郴州一线防护物资紧缺

澳门同胞朱俊诚和同伴靠“人肉”

从各地背回防护物资

因为是同胞

所以“再难再麻烦我们也愿意!”

扶贫,更扶起梦想

学生们在从江县大歹小学教学楼后的空地上体育课(2019年11月14日摄)。新华社 陶亮 摄

这是贵州省从江县的大歹小学

如今的样子

和从前“判若两校”

2018年前的大歹小学旧貌。(图片来源:大湾区之声微信公众号)

早些年

因接纳能力有限

这里的学生念完二年级

就得去20公里外的县城

或者周边村寨学校继续学业

由于山高路远

加上村民教育意识不足

很多孩子早早辍学失学

 

2018年5月

澳门对口帮扶从江县的脱贫攻坚工作

正式启动

这所新学校

就是澳门斥资3000万元援建的

大歹村的孩子

从此在家门口就可以读完小学

新校舍的建成

也在大山深处种下了教育的种子

医生在由澳门援建的从江县小翁村卫生室内给村民讲解用药须知(2019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 陶亮 摄

从江是脱贫攻坚战中

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两年多来

澳门立足“从江所需,澳门所长”

累计签署帮扶协议27项

涉及帮扶项目73个

村子的路通了、灯亮了

大山里的学子也能够

去外面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受益于澳门的帮扶政策

在澳门大学就读的

从江姑娘梁琳特说:

“在完成学业后,希望能发挥自身优势,

在家乡和澳门之间架起合作交流的桥梁”

帮扶从江脱贫的道路上

澳门更扶起了下一代的梦想

 

有一种价值薪火相传

资料图: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当天,五星红旗在濠江中学升起。(濠江中学提供)

这是在澳门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新中国成立前夕

澳门濠江中学时任校长杜岚

托人到内地订购五星红旗

由于物资紧俏难以买到

她用红色和黄色布料

按照托人拍来的五星红旗照片

自己缝制了一面

 

1949年10月1日清晨

这面五星红旗

在濠江中学缓缓升起

在杜岚和学校师生的坚持下

五星红旗飘扬了整整三天

澳门濠江中学举行全校升国旗仪式(2019年11月18日摄)。新华社 张金加 摄

如今,升国旗仪式

在澳门的校园里已十分常见

纵然经历时代变迁

爱国爱澳核心价值

薪火相传

家国情怀

始终植根于澳门同胞的血液中

这是澳门金莲花广场上的《盛世莲花》雕塑。新华社 张金加 摄

回归以来

澳门一个个暖心事迹

让人记忆犹新: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祖国当天

几万澳门同胞在街头

夹道欢迎驻澳部队

多少人眼眶浸润

心潮澎湃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

澳门同胞捐助善款

达60亿澳门元

2017年台风“天鸽”来袭

澳门市民为协助抢险救灾的人民子弟兵

送饭送水

……

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

始终紧密相连

澳门西湾湖一带景色。新华社发(梁建华摄)

回归21年

小小濠境澳,长成大都市

我们期待着

见证更多动人的澳门故事

传递暖人心扉的澳门温度

(根据媒体报道综合,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