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青少年共聚一堂齐上党史公开课。珠海特区报 张景璐 摄
“大家知道‘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是谁吗?在珠海斗门就有一块他的试验田……”4月17日下午,在珠海新华书店横琴书笙馆内,一堂让澳门广大中学高二学生李江峰期盼已久的“历史课”开讲了。当天,来自珠海、澳门两地的45名青少年会聚一堂,共同参加“学百年党史,做爱国爱澳少年”党史公开课。
课堂上,珠海横琴一中历史老师邱海宁从“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等四个方面讲述党史故事,并与学生现场交流互动,就澳门回归祖国后的巨大变化讲感受、说体会。
“听老师说,中国共产党在奋斗中诞生、成长和壮大,从起初只有50多名党员,到如今成为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百年大党,这是多么波澜壮阔的历史!”李江峰说。
党课结束后,20多名澳门广大中学的同学意犹未尽,为学校阅览室挑选了近50本馆藏书籍,其中不少都与中华文化相关。“一本好书,就像是一把了解国情的‘钥匙’。让同学们自己挑选,更容易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澳门广大中学中文老师陈志满说。
澳门广大中学的高三学生司徒俏君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政策法规十分感兴趣,目前已被保送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管理系。她为记者展示了挑选的书籍,那是一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在书中“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章中,有一张澳门与横琴一衣带水的照片,令她倍感亲切。司徒俏君说,自己将把成长舞台放到内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而就在几天前,记者曾走进澳门广大中学明亮、整洁的阅览室。下午5时许,正值放学时间,同学们或倚墙而立,或埋头案桌,或安静地阅览书籍,或认真地复习文化知识。书架上,文学类、艺术类、人文地理、科学技术、传统文化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其中陈列着《中国节日故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百篇》《新中国70年》《中国国家地理》等简体字图书,从地理风貌、历史风韵、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等方面增进澳门青少年对国家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的了解,在悠悠书香中培养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陈志满在日常教学中,格外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澳精神。“我经常将在内地4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融入课本与同学们分享,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祖国。”(珠海特区报 张景璐 钟夏 李灏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