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珠澳之力:湾区极点如何合力突围

2021年11月26日 19:03:48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12万澳门居民办珠海居住证”“澳门居民可到珠海参加社保”“支持港澳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在第十一届珠澳合作发展论坛上,珠海正式发布《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60项措施》(下称《措施》)及其实施细则,为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提供了一套覆盖全面、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办事指引。

  厚厚的文本背后,凝聚着珠澳合作数十年来的创新与突破。

  然而,受制于珠澳产业合作协调机制薄弱、创新要素流动不畅、平台建设缓慢、能级量级不足等诸多壁障,珠澳合作“出圈”依旧挑战重重。在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中,澳珠极点综合实力明显弱于港深、广佛。

  如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带来新机遇、新转折。新起点上,珠澳合作如何扬长避短,走出特色“出圈”路?澳珠极点又能否成为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融合之路开创发展新局

  冬日的阳光和煦明媚,循着幽静山路登上板障山,澳门回归纪念公园出现在眼前。沿着公园具有象征意义的1999阶石阶攀至峰顶,远眺澳门风光,拱北口岸前后楼群连成一片,难分你我。

  珠海经济特区因澳门而生,自设立以来就担负着服务“一国两制”实践、支持澳门发展的使命。

  40多年的相望相依,珠海从一个以农渔业为主的小镇,正逐步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澳门也在祖国的大力支持下,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改善,铸就今日濠江流彩、莲花绽放的盛景。

  珠澳和鸣,共谱华章。

  时至今日,与澳门唇齿相依的珠海,正在全力搭建多层次合作新平台,推出各项优惠政策,全方位加强珠澳合作,共建优质生活圈,在维护澳门繁荣稳定、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等方面贡献了珠海力量:

  通关条件更加便利——目前,珠澳之间设有拱北口岸、港珠澳大桥口岸、横琴口岸、湾仔口岸、跨境工业区口岸、九洲港口岸以及青茂口岸共7个旅检口岸,其中湾仔口岸和九洲港口岸为水路口岸,其余5个为陆路口岸。多个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以及“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珠澳进入“秒通关”时代。

  民生服务愈加融合——增进澳门同胞的福祉,珠海在善用“两制”之利上大胆探索创新,为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医保创建了畅顺服务通道,让澳门居民享受到了同城待遇。截至2021年9月底,澳门居民在珠海参保已逾4万人,其中澳门居民参加珠海职工医保1.22万人,参加珠海居民医保2.79万人,珠澳民生融合正在画下最大“同心圆”。

  制度衔接不断破局——从推动建筑师、律师、导游、医师、社工等港澳专业人士跨境执业,到发布全国首部临时仲裁规则、全国首创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开创行政审批服务网上“跨境通办”……一项项制度创新,不断打破两地不同制度、关税区的限制,破除市场壁垒,推动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产业合作更深入——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珠海不断利用新空间,为澳门实体经济发展和珠澳合作预留充足空间。去年底,珠海注册澳资企业已突破6000家,注册资本超过193.9亿美元,在珠海的澳门投资项目涉及商务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科教研发等十余个产业领域,逐步走向产业协同发展。

  沧桑巨变,不变的是使命在肩、初心如一。

  珠海携手澳门,在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和推动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加快实现两地硬联通、软联通、企联通、心联通,全面深化珠澳两地各领域合作,共同开创珠澳合作发展新局面,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新动力。

  做大做强还需合力破壁

  经济特区建立之初,澳门商人在珠海兴办了全国第一家补偿贸易企业,开办了我国首家中外合作经营旅游企业和第一家关外免税商场……如今谈起境内外合作投资的多个第一,不少人会提到珠澳合作。

  然而,在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中,珠澳合作的诸多第一光环逐渐褪色,被后来者不断赶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不断向创新驱动转变。尽管珠海不断统筹规划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地产业合作范围仍相对狭窄,基本停留在投资设厂、外贸出口等层面,产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升。

  2019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澳门—珠海定位为大湾区三大极点之一,要求珠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成为全省新的重要增长极”。

  然而,澳珠极点的综合实力远远落后于港深、广佛极点,珠海的城市能级量级不足是最大的短板,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等与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以地缘为纽带的珠海和澳门在科技创新上实现合作共赢,已成为新形势下两地协同发展的题中之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韩永辉认为,“虽然珠澳两地科技创新合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制度安排滞后和不完善,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以及科创发展起步较晚等,珠澳两地在深化推进产业合作上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受澳门自身产业结构限制,澳门产业经济以博彩业等文化娱乐产业为主,相较于香港在科技、金融等领域具备的良好基础,相对优势不足。

  另一方面,珠海重点产业龙头创新企业数量不多,且珠海正加快培育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还处于培育期,产业规模和集群效应尚不明显。

  此外,相较于深港在前海地区和河套地区的成功范例,珠澳两地在高等教育合作及研究院所、孵化器、科技园等方面建设进展较为缓慢。

  “珠澳两地产业合作拥有较好基础,然而两种不同制度的磨合也一定会产生‘火花’,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柳智毅说,在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珠澳之间的制度革新、优势互补等深层次问题,需要两地政府、企业乃至民众合力争取突破。

  新兴领域探寻共赢新机

  濠江两岸,珠海和澳门交相辉映,展示出一幅生生不息的壮丽画卷。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珠澳之间的多方面、立体化合作愈加紧密。珠澳发挥互补优势,一步步突破制度藩篱,迈出协同创新发展新步伐。

  今年36岁的江海涛是澳门最早向内地招收的本科学生之一。他从澳门学校毕业后留澳工作,并取得了澳门居民身份。如今,江海涛独立开发及运营的“澳觅”APP,已成为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创新型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被誉为澳门版的“美团”。

  而这家快速成长的澳门企业,其研发中心设立在珠海市香洲区。江海涛介绍,“澳门基本上没有互联网公司,也缺乏培养互联网人才的环境。研发中心设立在珠海,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好珠海的人才优势,另一方面能够运用好澳门的市场优势,这种借用两地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是‘澳觅’走到今天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江海涛的创业梦借助珠海变为现实并非偶然。柳智毅认为,“利用珠海在土地资源、人力成本和政策力度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和澳门在资本、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相对优势,珠澳双方可以在多个新兴领域实现合作共赢。”

  在柳智毅看来,珠澳两地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与产品生产方面各有千秋,资源互补性较强。“在成果转化阶段,可以充分发挥澳门科技服务业的作用,提高珠海科技成果转化率;在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要利用珠海等城市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将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创新产品批量生产。”

  除发挥互补优势外,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研究员王福强看来,珠澳合作还应该加快“软硬联通”的全面推进,让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无阻。“在硬联通方面,大桥、口岸、港口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软联通方面,资质互认、标准对接、规则衔接走在全国前列,要素资源流动便捷。”

  珠澳合作应该瞄准哪些具体领域?王福强建议,珠海一定要与自身的产业基础、区位特点、规划方向、发展趋势相结合,高端谋划,积极对标国家所需、澳珠所能来设计相关产业,走出自己的特色路径。

  其次,当前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袭来,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等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变革,将带来旧的经济形态、旧的产业业态和旧的发展动能的淘汰,催生出经济增长的主阵地。澳珠极点要面向这个经济主战场集中发力,在拥抱数字经济、生物经济过程中实现自身实力的提升。(南方日报 王韶江 梁涵)

0100900300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46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