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搭建与内地青年沟通桥梁 25位港澳台青年用镜头“看中华”

2022年01月19日 17:06:16 来源: 南方都市报客户端
分享到:

  日前,2021“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纪录片作品展映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相关专家学者、港澳青年导演以及内地制片人代表等100余人出席活动。

  促进港澳台青年国家认同 累计50余位青年参与项目

  据了解,“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影像传播研究中心精心打造的以促进港澳台青年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为目标的大型文化体验活动,已有来自港澳台以及内地在读港澳台学生50多名青年参与,拍摄制作纪录短片35部。

  相关负责人介绍,“看中华”项目最早可以追溯至2019年,为庆祝和纪念澳门回归20周年,特设定了“珠澳同城”的年度主题,并且和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开展合作。珠澳两地师生于2019年启动拍摄,并于2020年携手完成了包括《花婆》《妈祖》《青年同心》《穿梭生活》和《源流》等反映珠澳同城和紧密关系的故事题材。此后,“看中华”项目又在梅州等地展开了延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呈现25部纪录短片 以微观视角切入宏大主题

  2021年“看中华”项目自9月份启动起,至12月28日展映仪式止,共历时120天,汇集来自港澳台地区多所高校的25位港澳台青年导演,呈现了25部以“时光·印迹”为主题的纪录短片。此次展映活动播放了5部代表作品,分别是《一封书寄万重山》《横琴·拾光》《客家娘酒》《大桥记录者》和《薪火》。

  在现场,许多观众对展映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港澳青年擅长用小视角切入大主题,用鲜活的个体故事讲述宏大的社会或者文化命题。”一位指导老师这样评价参与本次项目的港澳青年。该老师以讲述三河坝战役的《薪火》为例,指出该片并未对整体战争情况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述,而是注重挖掘战役背后的小故事,例如革命烈士孙树成和其女儿孙淑珍的父女情深。“这样的纪录片切入视角和表达使得整个战役反倒更加清晰、具体、富有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促进港澳与内地学生沟通 推动与港澳高校交流、合作

  澳门大学传播学大三学生庄雯麟是本次展映的纪录短片《横琴·拾光》的导演。由于亲眼目睹横琴的建设与变化,她决定以横琴的发展为主题,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白玉丹搭档进行纪录短片的制作。

  对庄雯麟而言,能与来自内地的搭档一起创作,她感到十分愉快。“我们的专业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因此也就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她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搭档。”庄雯麟表示,在创作之余,两人也交流了许多内容,例如彼此的专业课学习、兴趣爱好、喜欢的明星等等。

  “‘看中华’在港澳与内地青年之间架设起一座充满活力和友谊的桥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影像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磊表示,两年来,为支持“看中华”项目,中国文化影像传播研究中心与港澳合作高校、内地合作高校和单位均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以推动和落实。他认为,“看中华”的成功既是与港澳高校合作的成功,更是港澳台青年人和内地青年之间渴望交流、互相理解的成功。(南方都市报客户端 王靖豪)

0100900300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53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