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湾区金融“晒”成绩单:粤港澳跨境金融合作不断深化

发布时间: 2022-07-13 来源: 广州日报客户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年多以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出台细化落实举措,推动粤港澳金融合作不断加深,大湾区金融改革亮点频出,很多改革措施在全国都是开创性的。

  2021年,大湾区金融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近35%,占GDP比重超10%;大湾区内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21万亿元,人民币自2020年起持续成为大湾区第一大结算货币。在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与2019年3月第25期相比,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持续稳固、继续位列第三位,深圳迅速提升4位到第十位,广州位列第二十四位,大湾区主要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横琴合作区跨境金融业务实现多项首创。大湾区首个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以金融作为试点应用场景率先在琴澳两地上线运行;率先开展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刷卡兑换业务;赴港发行国内首只非上市城投类企业离岸人民币债券;促成国内首笔交易所市场发行且主体与资产均属海外的熊猫债;国内首家全澳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企业、首家法资私募企业落户横琴合作区;完成我国迄今为止公开披露的最大的一笔S基金交易,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人民币/美元双币种转换的基金交易。

  前海合作区金融改革创新取得多项领先。设立了大湾区首家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率先面向港籍居民开展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建设国内首个深港合作天然气跨境交易中心;打造全国首个深港供应链金融创新基地;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率先打通跨境双向发债;率先试点跨境双向股权投资;全国范围内率先试点跨境资产转让。

  南沙自贸片区积极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南沙自贸片区重点发展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科技金融、飞机船舶租赁、股权投资、商业保理、绿色金融七大特色金融。获批开展9项资本项目改革、4项经常项目便利化试点,成为全国首批4个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的地区。上线运行全国首个线上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成立总规模达50亿元的南沙航运产业基金;开展全国首笔以人民币为交易货币的境外租赁特种船舶交易业务、大湾区内首笔人民币保理资产跨境转让业务;成功发行全国造纸行业、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首单绿色债券,启动国内首个绿色融资租赁线上平台“绿色银赁通”。

  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争取了十四年的广期所于2021年获批设立。广期所成为我国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大湾区新增的国家级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交易平台。证监会已明确将16个重点品种交由广期所研发上市。目前,广东省正以广期所为抓手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

  深交所高质量完成多项改革任务。深交所完成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实施主板与中小板合并。三年来,深交所新增上市公司495家,IPO融资超3900亿元,融资规模位居全球证券交易所第五位。启动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研究发布大湾区系列指数。设立了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

  港交所继续巩固在全球资本市场的领先地位。港交所不断完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持续优化“第二上市”“同股不同权”等上市规则,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等赴港上市清除了制度障碍。三年来,港交所新增上市公司411家,IPO融资超1万亿港元,融资规模位居全球证券交易所第四位。其中,生物科技企业有78家,IPO融资2186.2亿港元,港交所已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广东省赴港上市企业达277家,占内地赴港上市企业数2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

  三大“金融通”范围不断扩展

  “深港通”范围不断扩大。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在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纳入“深港通”股票范围。三年来,“深港通”总成交额达41.2万亿元,其中2021年总成交额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32.5%。2020年10月,深港ETF互通正式开通。2022年,深港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粤港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升级。

  债券通实现“双向通车”。在“北向通”成功运行4年的基础上,债券通“南向通”正式开通,目前债券通日均成交260亿元人民币,较三年前增长了628%。

  粤港澳三地期待已久的“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于2021年启动。目前,内地的试点银行有27家,香港地区24家,澳门地区9家,办理资金汇划超9000笔,金额超8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0100900300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66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