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积极开展“服务港澳普法行”系列活动,为港澳居民提供精准普法服务。珠海市司法局供图
对澳门业主陈女士而言,珠海市普法办近期在香洲区茂盛社区举办的一场“服务港澳普法行”活动简直是“及时雨”。多年前,她购买了横琴某项目产品,如今终于盼来了收楼,却因质量问题与开发商产生了分歧。在“服务港澳普法行”活动中,陈女士了解到香洲区港澳义工服务站。在义工站成员帮助下,她积极学习内地法律,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陈女士的经历并非孤例。推动粤港澳三地法律服务融合发展,是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当下,伴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多港澳居民选择到内地创业、置业。在“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殊条件下,珠海持续探索涉港澳普法新模式,让更多港澳居民如陈女士一样,感受到法治服务的便捷与暖心。
法者,天下之仪也。放眼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一个接一个涉港澳法律服务机构、普法教育基地陆续崛起,见证着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法治认同逐步增强,更提升了港澳居民在大湾区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
拓空间
搭建新平台 普法辟新路
从空中俯望,澳门半岛宛如一朵莲花,伸展在万顷碧波之上。濠江流彩,莲花盛开,20余年来,“一国两制”在这里成功实践。地处“一国两制”前沿,珠海积极搭建服务港澳的法治平台。
如今,在合作区内,人们在公交车站候车时,即可了解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珠海市司法局联合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在横琴国际商务中心、横琴客运码头等24个站点,投放了32块以民法典、国家安全教育等为主题的公交候车亭站牌和路灯广告箱,将法治宣传融入珠澳两地居民日常出行之中。
定位转移至合作区颂琴产业园9号楼,在珠海市与合作区的大力推动下,粤港澳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项目正进行施工前准备。未来,这一规划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法治宣传基地,将为粤港澳三地青少年带来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服务。
“我们将通过定期邀请澳门、香港青年到基地参加活动,使三地青少年尽快丰富国家法律知识,助力青年学生明辨是非,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地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基地同一栋大楼内,横琴珠港澳(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品牌早已为澳门居民所熟知。至今,该中心已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涉外法律服务交流研讨、互动宣传活动逾60场次,面对面解决港澳籍居民法律问题逾30宗。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只是横琴岛上,放眼珠海,面对粤港澳三地居民需求所设计的普法平台载体也正遍地开花。
炎炎夏日,瓜果飘香的珠海台湾农民创业园中,头带安全帽的工人们忙个不停——珠海市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的新基地项目正加快推进。新基地占地面积约250亩,与市农发中心960亩的产业园区连成一体,未来将集合国防教育、法治实践、农业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等多功能,力争打造成广东省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影响力的普法宣传综合教育实践基地。
再看今年“4·15”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珠海“国安号”海上航线、“国安号”“保密·密码号”“宪法号”公交专线穿梭于珠海大街小巷,在邮轮、公交车上建立起“流动普法站”,向港澳居民普及国家安全法;毗邻澳门的珠海中心大厦、珠海大剧院等地标建筑上,一帧帧关于宪法、民法典、国家安全法等普法灯光秀画面轮番展播,将国家安全意识深植港澳同胞心中……创新与传统、流动与固定,一个个百姓喜闻乐见的普法载体,向港澳居民延伸了普法半径。
齐参与
急“港澳所需” 做“湾区所向”
拱北街道茂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挂着一幅由珠澳两地大学生共同绘制的画作,它寓意着珠澳两地同根同源、同心同向。
这几年,不只是普法平台载体的搭建,珠海积极推动内地法治文化与港澳居民生活文化相融合,呈现出一系列普法工作亮点。
早在2019年,茂盛社区就结合社区内港珠澳三地居民并存的特点,召集社区港澳籍义工成立了“拱北港澳义工服务站”(现为香洲区港澳义工服务站)。站长林证介绍,该服务站目前已成为珠海服务港澳居民的重要普法宣传阵地。
仅去年一年,珠海市司法局利用该站义工、社工资源,深入开展多场“服务港澳普法行”活动。置业疑问、物业纠纷、社保办理、“港车北上”……一场场主题活动,解答了在珠港澳居民日常生活的法律难题,成为珠海涉港澳普法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更多的社会资源,也正被纳入珠海普法工作,释放出强大合力。
今年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在广东省司法厅和省公安厅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珠海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在合作区联合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普法宣讲会。来自澳门的60多家非政府组织代表,以及在珠海设立代表机构的代表参加。
如今走在珠海各大口岸,总能看见珠海边检民警向往来旅客派发普法宣传单张的身影;珠海市税务部门频频联合珠澳两地中学,开展青少年税收普法活动;珠澳两地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持续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工作力度,向港澳居民普法释法……
“普法工作是一项‘人心工作’,只有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港澳居民的角度出发,切实做实事、做好事,方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法治城市。”林证对此颇为感慨,“进高校、入企业、走社区,粤港澳三地居民哪里有需求,珠海普法单位就在哪里下功夫。”
以澳门街坊总会、澳门工联总会等社工组织为桥梁,珠海广泛调动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力量,已形成普法部门“搭台”、港澳群众“点单”、全市普法责任单位轮流“唱戏”、澳门社工组织跟进服务个案的良好局面,共同促进涉港澳法治宣传教育同频共振、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新机制
数字赋能提质效 联动普法开新局
日前,2023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政法智能化建设经验分享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省内同类项目的唯一代表,珠海市司法局“珠海智慧普法平台”入选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司法创新案例。
在获国字号殊荣背后,是珠海市司法局不断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先后搭建珠海市司法局综合业务平台、“珠海智慧普法平台”,以数字赋能、实战驱动来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雪菲指出,当下,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联通,进一步推进粤港澳三地的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结合港澳居民的住宅、教育、医疗等实际需求,以及商事主体发展的主要诉求,珠海在完善法律服务、规则对接方面,应积极探索更前瞻、更大胆、更灵活的“小切口”试验。
事实上,大湾区加速融合发展的一路,正是珠海以“灵活”“大胆创新”普法理念服务港澳居民的一路——
“珠海智慧普法平台”深挖数字化场景应用,向司法行政机关和包括港澳居民在内的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智能化普法服务;针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珠海市司法局今年制定的20条措施,在新起点、新阶段全力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珠海打造的“珠澳律师训练营”系列品牌,实现与澳门律师携手合作服务市民的又一独特创新……
当下,珠海围绕机制创新再发力,谋求高规格建立澳门、珠海、横琴三方合作新机制。
据透露,珠海市司法局正加强澳门、珠海及合作区法治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法律事务有关事项的协调工作,推动三方法律事务融合发展,促进跨境法治环境融合和涉外法律服务衔接,力促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法务局、珠海市司法局、合作区法律事务局三方共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不久,该项合作机制正式实施后,澳门、珠海、合作区三方将合作开展宪法、澳门基本法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深化粤澳合作宣传法治和推广法律的有效模式,围绕市民日常生活工作常见问题,针对不同年龄、界别和群体,通过网络及社交媒体等多渠道的推广方式,推出更多的普法项目。
机制活,事业兴。珠海法治服务急“港澳所需”,做“湾区所向”,一次次创新、有效的普法探索,将为法治湾区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