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产的中医药产品,有着‘澳门监制,横琴生产’的特色,一方面可以保留澳门元素,又可以享受横琴的优势。”11月8日,分子态(珠海横琴)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分子态”)执行董事蔡鹏东告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集中采访团的记者。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不少类似分子态这样的中医药企业,正利用自身技术和横琴澳门政策优势,让中医药产品“走出去”驶入快车道。
当记者走进分子态的智慧车间,五官仿佛马上苏醒。眼前是无人生产线上飞速运转的全自动机械手臂;忙碌的车间声、人声传入耳膜;鼻腔瞬间被中草药香填满;试饮的分子态产品让舌尖回味无穷。
据悉,分子态(珠海横琴)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位于产业园的企业之一,也是横琴首个具备澳门元素的中医药先进制造项目。目前,该公司已完成了500多种常见中药和100多种药食同源标准颗粒的产品开发并构建相应的指纹图谱库,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了一批新的专利技术。
“我们利用科学定量拼配技术实现了中药的量化标准,智能配药机器人2分钟搞定一张配方,3秒钟制作一杯中药。”蔡鹏东介绍,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外,随着不久前《“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澳门设计”标志管理办法(暂行)》(下称《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分子态产品也将进入“澳门监制”标志许可。蔡鹏东认为,“澳门注册+横琴生产”的合作模式,有助于产品踏足国际舞台,为中医药国际化提供更有利条件。
“走出去”的,不仅是分子态。在传统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展厅,采访团记者还了解到,“横琴生产、澳门监制”政策已有不少落地项目。澳邦药厂跨境委托产业园粤澳药业公司制造的“马交牌千里追风油”获得澳门药监局批出首张澳门药品跨境“委托制造许可”批件,并于2023年9月在澳门面向公众销售。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总监孙继霞介绍,截至目前,产业园为包括澳门在内的多家企业共11款产品在莫桑比克注册成功,其中连花清瘟胶囊在当地的新冠疫情防控中获得较好的市场效应,同时在巴西市场9款产品获得中成药注册备案上市许可。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注册企业共191家(其中澳门企业61家),涉及中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服务等领域。
“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澳门设计”标志在横琴使用,将创造品牌效应,打造合作区的优秀区域公共品牌,在澳门厂商联合会会长崔煜林看来,此举将有力促进澳门中医药等大健康产业长远发展。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