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办澳门更好的教育

2017年12月27日 15:11:18 来源: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
分享到:

  二、十九大与澳门

  “十九大将‘一国两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十九大为澳门发展带来了最大利好,为澳门市民带来了最大福音。”——这是近日来澳门社会学习十九大精神后发出的最强烈的共鸣。十九大报告中有三个部分论述“一国两制”事业和港澳工作,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阐述最多、份量最重的,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港澳发展的高度关心,对港澳民生福祉的高度关心。学深悟透十九大报告中的“港澳篇”,可以从把握好五个关键词入手,就是空前重视、最大关怀、事关全域、把关定向、共担共用。

  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并强调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是对港澳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新的明确定位,意义重大深远。意味着中央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坚定的、长期的。港澳“一国两制”事业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紧密相联,既关系中国梦能否实现,又是中国梦的重要一环。推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推进祖国统一,利在港澳、功在中华。无论对特区政府还是中联办,对澳门社会和在座各位来说,都应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报告提出,“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用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强调要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同港澳的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明确表达了对港澳同胞的殷切关怀之情。正如张德江委员长在今年“两会”的有关讲话中指出,全世界都在抢搭中国发展快车,抢抓中国机遇,许多国家为了抓中国机遇还得排队买票上车,香港澳门不光不要排队,而且国家还给你预留了座位。中央不仅是这样说的,还是这样做的。比如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规划中,都把港澳纳入其中,支持港澳发挥独特的优势和更大的作用;而在今年的“8.23”天鸽风灾中,应特区政府的请求,中央及时派出驻军救灾,附近城市自己灾情也很严重,同样断水断电,但优先保障澳门供水供电,并送来了大量救灾物资,这是何等感人的深情厚义!

  报告针对“一国两制”在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阐述了一些重要思想观点、原则立场,把住了关,定准了向。第一是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把维护中央对特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第二是把握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澳门的未来发展放在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中来审视和谋划,提升澳门在国家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与祖国人民“共担共用”;第三是坚持正确导向,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发展壮大爱国爱澳力量,不断增强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促进人心回归,推进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向纵深发展。

  各位同仁,十九大关于港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澳门、今年“七一”视察香港时的系列重要讲话一脉相承,特别是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两个建设好”的思想同样适用于澳门。换句话说,把澳门实施的“一国两制”实践好,也是澳门同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何等高远的境界,何等宽阔的胸怀。十九大“港澳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澳门好、为了澳门一切好,我们一定要心存感恩、倍加珍惜,努力回报!最好的回报就是把澳门建设得更好!

  三、十九大与教育

  (一)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巨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十八大以来教育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一句千钧,内涵丰富。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的教育规模也是世界最大,正处在由大变强的历史进程中。五年来,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教育总体发展水准已进入世界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首先看一组基本规模数据:目前,内地有51.2万所学校,1578万名教师,2.65亿在校学生,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均居世界首位。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3万亿元,全国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14.75%,并进一步明确“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即: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其次看一组内涵表征数据: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比201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达到77.4%,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准5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比2012年提高1.6%,义务教育高水准普及,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准;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7.5%,比2012年提高2.5%,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准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准6个百分点。从2011年到2016年,16-59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7年增加到10.35年。

  第三看一组质量建设数据:教育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确立“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学生核心素养,研制各学科课程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发布实施高等教育所有专业类国家质量标准,以“国标”引领、规范、指导高校专业建设。教育领域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层面的规范、指标、指南等近800项,这800项硬梆梆的指标和要求,就是为了确保办中国更好的教育、办人民更满意的教育。

  第四看一组国际比较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在140多个国家建立了516所孔子学院,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016年,98所大学进入世界四大排行榜前500名,770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中国高校的论文产出数量约占全球的1/8,被引次数大幅提高。外国留学生有44万人次在华学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和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留学目的国。

  (二)十九大对未来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是关于教育工作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如何落实?十九大报告明确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七大战略,其中“科教兴国战略”排在第一位。这些都说明瞭教育的特殊、重要地位及其作用、意义。

  十九大报告在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开篇第一段的位置,就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题,对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回顾2012年11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集体亮相,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个更”回应人民关切,排在首位的是“更好的教育”。教育居于民生之首,可以说是影响最为广泛、最为深远的民生工程。

  对未来教育工作,十九大报告首先明确了总要求。即: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域性的战略地位,建设教育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其次,明确了教育工作总任务。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段话明确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立德树人”换句话说,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核心就是要帮助学生确立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真谛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在校园教育、帮助学生“立德”的同时,还担负更大的社会责任。“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以学识、德行赢得社会尊重和地位,思想先知先觉,常领风气之先,可以更好发挥社会影响力。

  十九大报告部署了教育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二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是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四是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助力国家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五是提高教师素质,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六是完善资助体系,决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七是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稳妥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八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办好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

  落实好上述总要求、总任务,要在思想上、工作上,进一步结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论断,充分认识和紧紧抓住当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围绕这些矛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具体到教育领域,就是要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同时,更加自觉地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2016年11月25日我走访中华教育会,与20多位校长座谈时,我由衷赞成大家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品牌,加强学生爱国爱澳教育与推动教学改革的理念、决心和采取的措施。各位校长都表示要取长补短,提高质量,其实这就是要解决澳门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2016年11月29日我走访天主教学校联会与20多位天主教学校校长座谈时,听了各自的办学理念,我从中总结了爱国爱澳、向上向善、德才兼备、造福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共同的目标就是要正确引导学生立德树人,这和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要求也很吻合。

  大家知道,教育在维护国家安全、提升文化软实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其中,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字,这和澳门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价值追求都有共通性。澳门教育界的同仁,在共同塑造以爱国爱澳、包容共济、务实进取、民主和谐为核心内涵的“澳门精神”的过程中,我们不同类型的学校,都可以互学互鉴,取长补短,进一步凝练、形成并践行反映澳门教育实际和特色、体现共同需求的育人观念,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